查看原文
其他

关于程砚秋1942年拒绝“义演”的一点回忆

杨学涛 梨園雜志 2022-07-30

 更多精彩 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
 

 1982年2月25日《北京日报》登载了回忆程砚秋先生不愿为敌伪“义演”的文章,最近我又从电视中看到他的后代介绍他的感人事迹,内心激动不已。


 我不禁回忆起日寇侵占北平时期,敌伪强令程先生出面组织京剧界为敌伪捐献飞机“义演”,程先生为拒绝演出,到德国医院开病情诊断书的一段往事。


 我于1935年进入当时在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(现北京医院)工作。德国医院是由一些在华德国人开办的,其成员较复杂,既有对中国抗战抱一定同情心的德国大夫,也有希特勒的法西斯纳粹分子。


 该院医生医术较精,在北平小有名气,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如梅兰芳、余叔岩、言慧珠、袁世海等常来就诊,富连成班的不少演员也是该院常客。


东交民巷德国医院


 就这样我认识了程砚秋先生,并有过一些来往。


 1942年秋天,我在该院任内科主治大夫时,主任大夫是德国人义克德。义克德不懂中文,诊病时常由我充任翻译。一天上午,程先生挂了义克德的号来就诊。程先生衣着朴素,身穿一件条纹长袍。进门看见我,就抱拳口称“杨老伯”,言谈甚为客气。


 程先生说:“请杨大夫、义克德大夫详细检查检査我的身体,我现在身体这样发胖,哪还能上舞台表演呢?”程先生恳切期望之心,溢于言表。我顿时领悟到了程先生这一番话的用意。


 日寇侵占北平后,为巩固其统治,邀买人心,不时拉拢诱迫一些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名流、艺术家或其他头面人物,出面组织各种活动,借以欺骗广大人民。


程砚秋、吴富琴、文亮臣之《碧玉簪》


 程先生此次亲来就诊,瞧他的神色表情,决非只是问病而已。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“病情”可能是遮人耳目的。做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,哪一个没有爱国之心呢?现在既然程先生亲自找上门来了,自己能帮些忙是义不容辞的。


 我用德语向义克德转述了程先生的话,并一同用X光透视等做了一系列的检查,最后我在诊断书上用中文写上“程砚秋经本院内科检査,体胖动作不便,不宜去舞台献艺,应休息”的字样,交与义克德,义克德不是纳粹分子,他没说什么话就签了字,医院盖章后交与程先生。

 

 一周后,程先生到医院来当面致谢,并赠我一幅扇面,上有其亲笔题诗。诗云:


 紫薇花对紫薇翁,名目虽同貌不同。

 独占芳菲当夏景,不将颜色托春风。

 浮阳官舍双高树,兴善僧庭一大丛。

 何以苏州安置处,花堂阑下月明中。


 并说:“写得不好,留个纪念吧!”


程砚秋所书扇面

 

 因为不是深交,当时没有详谈。但我看出他的态度十分真诚,我也就郑重其事地接受了这件礼物,然后互相告别。


 后来我听说他隐居北平西北郊青龙桥,荷锄务农了。我对程先生那种不屈于敌伪的威胁利诱,毅然罢歌息舞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道德钦佩之至。


程砚秋在青龙桥务农


 现在这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家与世长辞了,但他的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永存人间。

 

 程先生送给我的扇面现仍珍藏我处。每当我看到扇面,就回想起这段往事。


(《文史资料选编》第19辑)


- 历史推荐 -


访梅印象记:梅兰芳嘴里与嘴上的“不”

梅兰芳先生身边的人(记许姬传先生)

姜椿芳:我和梅兰芳、周信芳的交往

梅兰芳和崔承喜1945年关于舞蹈的对话

蒋介石、宋美龄夫妇观赏梅兰芳《刺虎》之警卫记忆

谈萧伯纳对戏曲锣鼓的指摘:“我觉得梅兰芳这个回答太蠢了!”

怎样看京剧:四种不同的观众,看京剧应注意的几点

梅兰芳谈京剧编剧:“紧凑不等于拥挤,通俗不等于粗鄙”

熊佛西谈梅兰芳:“好随便翻新,又不肯研究翻新的方法与原则”

忆梅兰芳先生:“偶与人间争富贵,万花齐首拜东风”

钻后台:“看穿了戏台,也就是看穿了人生”

王瑶卿谈唱戏:“一个演员,最难的是会听自己的唱”

“尖团字”究竟是什么?“半尖半团”的唱法对吗?

说言菊朋:平时吸烟走路种种态度,均摹仿“老谭”

周信芳之女:“在留散国外的子女心里,父亲是永生的”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
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

怀旧

梨園雜志

微信号:liyuanzazhi
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